想尔飞来心,恶明不恶灭。

出自 唐代 孟郊 《烛蛾》

灯前双舞蛾,厌生何太切。
想尔飞来心,恶明不恶灭。
天若百尺高,应去掩明月。

现代解析

这句话可以拆解为两部分来理解:

1. "想尔飞来心"——描述一种突然闪现的念头
就像一只鸟突然飞进心里,比喻某个想法毫无预兆地出现在脑海中。这种灵感来得很突然,可能是灵光一现的好主意,也可能是突然冒出的坏念头。

2. "恶明不恶灭"——揭示人性的矛盾心理
指人们往往讨厌明显暴露的坏事(恶明),却不在意这些坏事暗中滋生的过程(不恶灭)。就像我们只谴责已经发生的罪行,却常常忽视导致犯罪的社会环境。

整体讲的是人性中一个深刻的矛盾:我们总是对已经暴露的问题反应激烈,却对隐患视而不见。就像人们会为突发新闻里的灾难震惊,但平时对潜在风险漠不关心。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仅要关注表面问题,更要防微杜渐。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