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出自 南北朝 沈约 《悼亡诗》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生活场景的转变,用日常物品的更替传递深意。

“帘屏既毁撤”说的是原本用来遮挡、分隔空间的帘子和屏风被拆除了——这暗示着某种界限或阻隔被打破,可能是物理空间的开敞,也可能是人际隔阂的消除。

“帷席更施张”则描写新的布置:帷帐(轻柔的悬挂装饰)和席子(供人坐卧的垫具)被重新铺设。这里“更”字点出变化,而“施张”带有舒展、铺开的动作感,整个画面从“拆除旧物”转向“布置新景”,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焕然一新的感觉。

精髓在于:
1. 以小见大:通过帘子、席子这些家常物件,隐喻生活的变迁或心境的转换。
2. 动静结合:“毁撤”是打破旧状,“施张”是建立新秩序,短短两句完成了一次“破而后立”的完整叙事。
3. 留白之美:不直说变化的原因或结果,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是主人要宴客?还是心境变得通透?这种含蓄反而让诗意更耐品。

现代启示:
就像我们搬新家时拆掉旧窗帘、铺新地毯一样,这句诗提醒我们:生活的更新往往始于对旧事物的放手,而每一次重新布置,都可能藏着新的开始。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