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春风得意的场景,核心是“丈夫升官归来”的荣耀时刻。
前半句“金章紫绶千馀骑”像电影镜头:金光闪闪的官印、紫色绶带随风飘动,上千骑兵簇拥而行。这里的“金紫”是古代高官的象征,用具体物件代指权力地位;“千馀骑”不是实数,而是通过夸张手法表现排场浩大,让人直观感受到权势之盛。
后半句“夫婿朝回初拜侯”是故事内核:丈夫刚下朝就带着封侯的好消息回家。“初”字最妙,既点明这是人生首次封侯的巅峰时刻,又暗含妻子等待丈夫归来分享喜讯的温馨。一个“拜”字生动刻画出朝廷上受封的仪式感。
全句妙在三点:1)用“金紫骑兵”的华丽场面代替直白的“升官发财”;2)通过妻子视角写丈夫荣耀,比当事人自述更显真实动人;3)短短14字既有浩大场面,又有家庭温情,像看到一支凯旋队伍敲锣打鼓拐进小巷,最威风时也不忘回家报喜。这种将家国荣耀融于日常生活的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