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出自 宋代 王安石 《明妃曲二首》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鬓角 一作:鬓脚)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内心充满情感却无人倾诉的女子,只能通过琵琶声传递心事的情景。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动人之处:

1. 孤独的画面感
就像现代人编辑好朋友圈又删除的动作一样,诗中女子抱着琵琶欲言又止的模样,生动展现了"满肚子话说不出口"的纠结。琵琶成了她唯一的情感出口,这种沉默中的汹涌情绪比直白的倾诉更有冲击力。

2. 音乐的魔力
诗人用琵琶代替语言传递心事,就像现代人用歌曲表达心情。当言语显得苍白时,音乐旋律反而能更准确地传达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这种"只可意会"的交流方式充满了艺术美感。

3. 克制的深情
"心自知"三个字藏着巨大张力——她的心事像加了密码的日记,全世界只有自己懂得。这种隐忍不发的深情,比痛哭流涕更有力量,让读者能感受到她内心翻滚却压抑的情感浪潮。

整句诗成功捕捉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困境:当最浓烈的情感遇上最孤独的处境,那种想说又不能说的煎熬,通过琵琶声找到了最诗意的表达方式。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在深夜独自听歌、对着车窗发呆的现代人身上,看到同样的情感影子。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