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桂林冬天清冷的景色,同时借景喻人,传递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1. 画面感:前五个字像一幅水墨画,用"寒色"二字点出桂林山水在冬季特有的清冽美感——不是枯败的冷,而是带着水墨画般的淡雅韵味,山峰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江水泛着清冷的光。
2. 精神性:后七个字由景及人,说这样的环境让人明白"苦节"(坚持操守、不畏艰苦的品质)值得效仿。就像桂林山水在寒冬中依然保持风骨,人也应当学习这种在逆境中坚守本心的品格。
最妙的是把自然景观和人格修养联系起来:桂林山水终年常青,冬季不减其秀,恰似君子处变不惊的节操。这种将景物特征与人生哲理自然融合的手法,既让人看到风景之美,又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