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出自 唐代 韦应物 《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非常朴素却动人的生活场景:农民在饥饿劳累中依然坚持劳作,并不觉得特别痛苦;而当雨水滋润庄稼时,他们就会感到由衷的欢喜。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的精妙之处:
1. 用最平凡的劳动场景,展现了农民坚韧乐观的精神——饥饿劳累本是苦事,但他们"不自苦",体现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2. 通过强烈对比突出农民的淳朴:前句说艰难,后句说欢喜,这种转折显示出他们极易满足,一场及时雨就能冲淡所有辛苦。
3. 两句诗像两个特写镜头,前一个拍农民弯腰劳作的身影,后一个拍他们仰望雨水的笑脸,画面感极强。
4. 虽然写的是古代农民,但现代人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生活中我们也会为小事开心,在困难中保持希望。

这就像我们现代人加班很累,但看到工资到账时的开心;或是种花的人,看到干枯的花草逢雨复苏时的喜悦。诗人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捕捉到了人性中共通的闪光点。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