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 魏晋 左思 《三都赋》

译文一天天缓缓地滋长,一月月枝条长又密。

注释菲薇:形容缓慢生长的叠韵词。扶疏:枝条分布貌。

赏析此句词语工丽,描写了巴蜀的物产。

现代解析

这句“日往菲薇,月来扶疏”描绘了时光流转中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用日常可见的画面传递出深邃的意境。

“日往菲薇”说的是白昼渐渐离去时,花草(菲薇)在夕阳中显得朦胧柔和的样子。就像我们傍晚散步时,看到阳光斜照在草丛上,叶片边缘泛着金光的场景,温暖中带着一丝倦意。

“月来扶疏”则描写月光初现时,枝叶(扶疏)在夜色中舒展摇曳的姿态。想象夏夜树影婆娑,月光从叶缝间漏下的斑驳光影,清凉又带着生机。诗人用“扶疏”这个动态词,让静止的植物在月光下活了起来。

这两句的巧妙在于:
1. 用太阳和月亮的交替,暗指时间无声流逝
2. 通过花草枝叶的细微变化,展现昼夜不同的美感
3. “往”和“来”形成时空的流动感,像一组自然切换的电影镜头
4. 没有直接抒情,但透过景物传递出对时光的珍视

就像用手机拍下同一处风景的晨昏对比,诗人用十个字就完成了对自然之美的瞬间捕捉。这种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的手法,让读者既能看见画面,又能感受到时光的温度。

左思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