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

出自 宋代 李好古 《谒金门·花过雨》

译文是谁在边关前线戍守?又是谁在玉楼里莺歌燕舞?

注释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

赏析此句写得深刻尖锐,咄咄逼人,那些守边的士卒还在艰苦奋战,而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却在取乐,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对比的手法,画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边是边疆战士在玉门关外戍守,忍受风沙严寒;一边是权贵们在华丽的玉楼里歌舞升平。

1. 画面感极强
短短14个字,像电影镜头切换——黄沙漫天的关塞,疲惫的士兵拄着长矛;雕梁画栋的豪宅里,舞袖翻飞,酒杯碰撞声不断。这种视觉冲击让人瞬间看懂: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时,另一些人却在挥霍享乐。

2. 灵魂拷问式写法
连续两个"谁在",像直接揪着读者衣领质问:你看见那些受苦的人了吗?你注意到这些不公了吗?这种质问不靠说教,却比长篇大论更有力量。

3. 至今不过时的讽刺
虽然写的是古代,但换掉场景依然成立:今天是谁在边疆站岗?谁在酒局上谈项目?是谁在工地搬砖?谁在豪宅开派对?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经典句子的生命力所在。

本质上,诗人用最经济的文字完成了一次社会切片,把阶级差异钉在纸上。我们读到时,既为戍边人心酸,又对权贵产生本能的反感,这种情绪张力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