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动人的边疆战士形象,用最朴实的画面传递深沉的情感。
"黄云陇底白云飞"就像一幅动态的边塞画卷:脚下是黄土飞扬的陇山,头顶是自由飘荡的白云。这一上一下的对比,立刻让人感受到战士所处的艰苦环境与对自由的向往。黄色代表沙尘与边关的苍凉,白色则象征纯洁与家乡的云,两种颜色碰撞出强烈的视觉冲击。
"未得报恩不得归"道出了战士的铮铮誓言。不是不能回家,而是选择不回家——因为恩情未报,使命未完成。这种自我约束比被迫留守更显悲壮,把普通人"想家却坚守"的矛盾心理,升华成了"主动担当"的英雄气概。
最打动人的是其中的人情味。诗人没有空喊爱国口号,而是通过战士对"报恩"的执着,让我们看到:家国大义其实就藏在每个人知恩图报的朴素情感里。这种接地气的表达,让铁骨铮铮的边关将士形象立刻鲜活起来。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