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现代解析
这句诗用大白话讲,就是:眼睁睁看着价值连城的宝贝,被永远埋进了地下!
诗人用"连城宝"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可能是人才、理想,或是被时代辜负的才华。"沉埋向九泉"这个动作特别有冲击力,像看着珍宝被人随手扔进坟墓,想抢救却无能为力。
精妙之处在于两种情绪的碰撞:
1. 忍字带出强烈的不甘心,像咬着牙攥紧拳头;
2. 沉埋却透着深深的无力感,仿佛听见泥土掩埋的闷响。
这种"珍贵事物被毁灭"的意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遗憾:比如被埋没的才能、被浪费的机遇,或是被迫放弃的梦想。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珍宝和坟墓放一起),让我们瞬间感受到那种揪心的惋惜。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