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出自 南北朝 庾信 《怨歌行》

译文家住在江南水乡金陵边,嫁给了长安少年。

注释金陵:古邑名,今南京的别称。长安少年:西汉武帝时,多选良家少年宿卫建章宫,这些人便有“羽林少年”、“长安少年”等称呼。

赏析此句以本住南朝京城金陵而不意远嫁于长安的女子,比拟自己本为南朝忠贞之臣,却于政局突变中误陷异域,羁留于北朝京城。

现代解析

这句诗讲的是一个女子的人生轨迹,用最简练的文字勾勒出命运的变化。

"家住金陵县前"——前半句交代女子的出身。金陵(今南京)是繁华富庶之地,"县前"暗示她住在城里热闹地段,可能是家境不错的小家碧玉。六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江南市井生活图景。

"嫁得长安少年"——后半句写婚姻归宿。长安(今西安)是当时的都城,嫁给"长安少年"既说明丈夫来自更显赫的地方,又暗含"少年"带来的青春气息。一个"得"字透露出这场婚姻的满足感。

妙在两句形成巧妙对比:从金陵到长安,从"县前"到都城,空间上完成了小城姑娘到大都市的跨越;"家住"是静态的出身,"嫁得"是动态的人生转变。全句没有一字抒情,却通过地理变迁暗含了女子对命运的欣然接纳。

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含蓄的幸福感——不用直接说"我过得很好",只是平静地陈述人生轨迹的变化,就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她对新生活的满足。这种用客观叙事传递主观情感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