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出自 宋代 刘过 《柳梢青·送卢梅坡》

译文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梅花落》笛曲。

注释泛:漂浮。深:把酒斟满。吹梅:吹奏《梅花落》。角:号角,这里指笛声。远:指笛声悠远。

赏析词人回忆昔日在京城之时与友人欢聚的情景,“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之诗意,描写重阳佳节共饮菊花酒的情景,“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词句,描写二人携手踏青,同赏笛曲《梅花落》的情景,生动地传递出二人饮酒时的酣畅淋漓和共赏悠远笛曲时的快乐心情。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京城友人相聚的温馨画面,用生活中常见的意象传递深厚的情谊。

“泛菊杯深”像在说:朋友们举着泡满菊花的酒杯,酒斟得满满的,杯盏交错间喝得尽兴。菊花酒在古代是重阳节的传统饮品,这里暗含相聚的节日氛围,深杯更显出情谊的浓烈。

“吹梅角远”则让人联想到远处传来的梅花曲调,可能是有人在吹笛子(古代笛曲常有《梅花落》)。这个“远”字很妙,既可能是物理距离上的悠远笛声,也暗指曲调中带着一丝思念的惆怅。

后两句“同在京城”像是画外音,突然把镜头拉远——原来这样美好的饮酒听曲场景,是发生在繁华的都城里。看似平淡的交代,反而让前两句的风雅有了烟火气,让人联想到:在这热闹的都市中,能有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共度时光,是多么珍贵。

三句话像连环画:先特写酒杯里的菊花,再切到远处飘来的笛声,最后展现整个京城背景。既有色彩(金黄菊花)、声音(梅花曲调),又有空间层次,短短十二个字就构建出立体生动的相聚场景,还藏着“同在他乡为知己”的温暖。

刘过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