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
出自 明代 杨慎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译文数千朵梅花在报晓的号角声中绽放,春天的信息已经出现在房子的东面。
注释晓角:报晓的号角声。春信:春天的信息。
赏析此句以寒梅与春信为意象,传达了早春的生机与美丽,富有诗意与画面感。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的生动画面,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画面感:
“上千朵寒梅在清晨的号角声中绽放”,就像用镜头拍下了一个特写——天刚亮,军营或城楼的号角声响起,梅花在寒意中开得热闹。后半句“春天的消息从画楼东边传来”,仿佛镜头拉远,看到富贵人家的楼阁旁,春意正在树梢、墙角悄悄蔓延。
巧妙之处:
1. 数字的对比:
“千点”写梅花开得密,显得生机勃勃;“一番”却只用一个简单的量词,暗示春意刚刚探头。这种多与少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春天“欲来未来”的微妙状态。
2. 声音与静景的结合:
号角声是动态的,梅花是静态的,诗人用声音打破寂静,让画面活了起来。就像电影里先听到鸟鸣,再看到花开一样生动。
3. 富贵与野趣的混搭:
“画楼”代表精致的人造景观,“寒梅”却是野趣的象征。诗人把这两种气质糅在一起,暗示春天既属于高墙内的贵族,也属于墙角无人注意的野梅,万物都在复苏。
情感内核:
表面上写景,实则藏着对春天的急切期待。用“寒”字形容梅花,说明天气还冷,但“春信”二字又透出兴奋——再冷的早晨也挡不住季节的脚步,这种发现春光的欣喜,就像今人突然看到朋友圈有人晒第一朵樱花时的心情。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