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出自 唐代 李颀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译文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
注释戍:边戍哨所。苍苍:衰老、残破貌。烽火:借代烽火台。荒:边陲、边疆。沉沉:低沉、阴沉貌。
赏析整句诗通过描绘古戍、烽火、大荒和飞雪等意象,展现了一幅荒凉而寒冷的边疆画卷,表现了边疆的艰辛和孤寂。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肃杀的边塞景象,用极简的笔墨传递出震撼人心的画面感。
"古戍苍苍"四个字像老旧的纪录片镜头:斑驳的烽火台矗立在铅灰色天空下,石墙上满是风雨侵蚀的痕迹,仿佛能听见千年前戍边将士的叹息。这里的"苍苍"不是鲜亮的颜色,而是岁月沉淀出的灰暗色调。
"烽火寒"用触觉写视觉:燃烧的烽火本该炽热,诗人却感觉它冒着寒气——这是心理上的冷。战事紧急的烽烟与刺骨寒意形成矛盾修辞,让人联想到"绝望中燃烧的希望"。
后句"大荒阴沉飞雪白"像突然拉开的广角镜头:阴沉的天幕下,莽原无尽延伸,突然闯入的雪白成了最刺眼的色彩对比。"飞雪白"不是浪漫的雪花,而是像撒盐空中般急促冰冷,白得刺目,白得惊心。
两句诗用"烽火黑"与"飞雪白"的强烈撞色,用千年堡垒与瞬间风雪的时空交错,把边塞的苍茫、战争的残酷、戍边的孤寂都凝固在这个镜头里。不需要直接抒情,画面本身已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历史沉重感。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