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出自 唐代 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译文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注释思:指的是思乡的感情。

赏析诗人宦游途中,行旅中偶遇美景,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唤起了词人心中油然而生的乡情,“秋风思”代指乡愁归思,表达出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秋风中眺望远方的情景。诗人隔着河水望见对岸的青山,恍惚间觉得那景色像极了记忆中的家乡,瞬间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核心魅力在于:
1. 用最普通的景物触发共鸣——秋风、河水、青山都是常见之物,但组合起来却能让人瞬间感受到漂泊在外的孤独。
2. "似故乡"三字妙在不确定感:既像是自我安慰,又透着心酸,把游子那种"看什么都像家乡"的心理表现得格外真实。
3. 画面动静结合:秋风是流动的,青山是静止的,一动一静间让思念有了流动感,仿佛愁绪正随风飘向远方。

特别打动人的是,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家",而是通过一个驻足凝望的瞬间,让所有异乡打拼的人都能看到自己——那些在地铁上、下班路上,突然被某个熟悉场景勾起乡愁的现代人,何尝不是隔着"河水"遥望自己心中的青山呢?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