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出自 宋代 陈与义 《春寒》

译文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独自在寒风冷雨中默默开放着。

注释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赏析诗人以海棠喻自己,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贬官遭际,将自己的风骨、品格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高雅孤傲的情怀。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海棠花不吝惜自己如胭脂般艳丽的颜色,在朦胧细雨中独自绽放。诗人用简单却富有张力的语言,传递出两层深意:

1. 生命的倔强之美
海棠花不像其他娇弱的花朵那样躲避风雨,反而在雨中挺立。这里的"不惜"二字很妙,写出花朵毫不在意雨水会打落自己的花瓣,有种"就算凋零也要灿烂"的勇气。就像生活中那些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

2. 孤独中的高贵气质
"独立"二字让画面突然有了人格化的魅力。细雨中的海棠不是可怜兮兮的,而是自带一种清冷傲骨的气质。这种孤独不是被迫的,而是一种主动选择,让人联想到都市中那些特立独行却活得精彩的人。

诗人用20个字就完成了一个微型纪录片:镜头先给海棠特写,再拉远展现雨幕,最后定格在花朵与环境的对峙中。我们既能看见胭脂红与雨丝白的色彩对比,又能感受到柔美与力量碰撞的戏剧性。这种在矛盾中寻找美感的写法,正是古典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