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出自 隋代 杨广 《饮马长城窟行》

译文千军万马气势如虹战旗飘动,战马在长城的泉窟里饮水。

注释饮马:此处是马在……饮水。

赏析此句写千军万马在长城泉窟下饮水休整的场景,千军万马战长城,赢得战争的胜利。作者颂扬了修筑长城的历史功绩。

现代解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古代行军画面,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动态画面感
"千乘万旗动"就像电影镜头——成千战车向前推进,无数旌旗迎风招展,用简单的数字组合就让人仿佛听到车轮轰鸣、看到旗帜猎猎。这种大场面的描写不靠繁琐细节,而是用"千""万"的数量级冲击力直接激活读者的想象力。

2. 历史符号的运用
"饮马长城窟"是点睛之笔。长城作为军事防御的象征,战马在城墙边饮水的场景,既暗示军队已抵达战略要地,又通过"战马休息"这个细节巧妙传递出行军告一段落的节奏感。就像现代用"坦克停在柏林墙下"来暗示军事行动一样精炼有力。

3. 声音与留白
虽然诗句没有直接描写声音,但"旗动"让人自然联想到旗帜飘扬的哗啦声,"饮马"则暗示马匹喷鼻、踏水的声响。这种让读者自行脑补的留白手法,比直接描写声音更高级,类似现代影视中"无声胜有声"的表现方式。

整句诗的魅力在于用最经济的文字,同时完成了宏观场面塑造(大军行进)、微观细节捕捉(战马饮水)和历史纵深营造(长城意象)三重效果,堪称古代军事题材的"极简主义"典范。

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今陕西华阴)人,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