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廉公正的官员王止善即将离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赏和依依不舍之情。
前两句说王止善为官清廉,从不滥用职权谋私利,连最细微的公务都处理得一丝不苟。"钩挍"指核对文书这类琐碎工作,用"宁烦"二字突出他事必躬亲的认真态度。
中间四句形成巧妙对比:一边想象王止善到新任职的清闲部门后,可以悠闲地吟诗作赋;一边实写眼前送别场景——潮水涨起时他的船渐渐远去,春天来临却少了这位传递消息的使者。用"仙舟"形容船只,暗示王止善品格高洁。
最后两句情感达到高潮:诗人看着来来往往的官员,不禁感慨像王止善这样住在简朴石田茅屋的清官,什么时候才能重回朝堂?"石田茅屋"这个意象既表现王止善生活朴素,也暗含诗人对官场浮华的厌倦。
全诗通过虚实相生的写法,用平实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勤政爱民的清官形象,在送别中寄托了对清廉政治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那份真挚的惜别之情,没有刻意渲染,却在寻常景物描写中自然流露。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