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旅途中的景象和感受,充满了自然与宁静的美感。
首句“去起十里路盘纡”讲的是诗人走了大约十里的路,道路蜿蜒曲折,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和曲折。这里的“盘纡”形象地描绘了道路的曲折,仿佛在山间盘旋。
第二句“幽径平罔驾不舆”则进一步描写了旅途的环境。诗人走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周围是平缓的山丘,没有车马的喧嚣,显得格外宁静。这里的“驾不舆”意味着没有车辆,强调了环境的清幽。
第三句“认得鹅湖山下路”是诗人对目的地的熟悉感。他知道自己已经到了鹅湖山下的路,说明这段旅途并非陌生,而是有目的地前行。这种熟悉感让旅途显得更加安心。
最后一句“绿松岩畔拥僧庐”描绘了目的地附近的景象。绿松树长在岩石旁,旁边是一座僧人的庐舍,给人一种宁静、远离尘世的感觉。这幅画面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结合,仿佛在提醒人们回归内心的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熟悉环境的依恋。它让人感受到一种平和、安详的心境,仿佛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天地。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