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在城南寻访古迹时的所见所感,核心是通过一块古碑引发对历史的追忆。
前两句写实景:在城南一块不大的地方("尺五"形容距离近),发现了金朝开国皇帝(武元皇帝)留下的高大石碑。这里用"故国基"暗示曾经的王朝如今只剩废墟,高大的石碑与狭小的地基形成对比,突显历史变迁的沧桑感。
后两句转为细节描写:作者用手剥开碑上的青苔,仔细辨认文字,试图还原当年的历史真相。"推终始"指考证历史脉络,"备拾遗"是说这些碑文能补充史书缺漏。这里通过"苔痕手剥"这个充满触感的动作,把冷冰冰的历史文物变得生动可感。
全诗魅力在于:用一块斑驳的古碑作引子,把读者拉回金朝开国的历史现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剥苔读碑"的细节,自然流露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就像现代人抚摸古城墙的砖石时会想象古代场景一样,诗人用接地气的动作(剥苔)引发共鸣,让厚重的历史变得可触摸、可体会。
柯九思
(1290—1343)元台州临海人,字敬仲,号丹丘生。依附怀王图帖睦尔(文宗)。文宗即位,授典瑞院都事,迁奎章阁鉴书博士。文宗死,流寓江南。博学能文,善楷书,工画墨竹,能以书法为之。又善鉴识鼎彝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