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夜坐

故里复秋夕,客怀谁与同?
澹云低近屋,凉月缓行空。
道与身俱拙,愁兼病作翁。
阅人惟老树,语梦有鸣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故乡秋夜独坐时的复杂情感和深沉思考。首句“故里复秋夕,客怀谁与同?”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秋天的夜晚,故乡。作者感到孤独,内心充满了思乡之情,但无人可以倾诉。这种孤独感在现代生活中也很常见,尤其是在异乡漂泊的人,常常会在特定时刻感到深深的寂寞。

接下来的两句“澹云低近屋,凉月缓行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烘托氛围:淡淡的云低低地压在屋顶,凉凉的月亮缓缓地在天空中移动。这些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感觉,仿佛大自然也在默默陪伴着作者,但又无法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道与身俱拙,愁兼病作翁”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现状的无奈和感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他感到无力和笨拙,同时,忧愁和疾病让他显得苍老。这种对生活的无力感和对健康的担忧,是现代人也能深刻体会的。

最后两句“阅人惟老树,语梦有鸣蛩”则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老树见证了无数人的来来往往,仿佛在默默阅读人生;而鸣叫的蛩虫则像是作者梦中的低语,诉说着内心的孤独和忧愁。这两句诗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和生命,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故乡秋夜中的孤独、无奈和对生活的思考。它让我们感受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故乡、对生活的复杂情感始终如一。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