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真丈索毋自欺斋诗
人心具天德,气禀有昏明。
学以致其知,善恶义乃陈。
恶既在必去,善即在持循。
知之虽曰至,行之贵乎诚。
念虑或未实,覆护寻亦生。
遂令负初心,怛焉愧于人。
君子必谨独,暗室十目瞋。
毫厘不苟徇,隐微常战兢。
好恶慊于己,择言无在身。
由中以达外,万善皆精纯。
大书毋自欺,高斋扁新名。
居常目在是,以况汤盘铭。
学以致其知,善恶义乃陈。
恶既在必去,善即在持循。
知之虽曰至,行之贵乎诚。
念虑或未实,覆护寻亦生。
遂令负初心,怛焉愧于人。
君子必谨独,暗室十目瞋。
毫厘不苟徇,隐微常战兢。
好恶慊于己,择言无在身。
由中以达外,万善皆精纯。
大书毋自欺,高斋扁新名。
居常目在是,以况汤盘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人如何保持真诚、自律,不被私心杂念所蒙蔽。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人心本有善良的天性,但容易被外界干扰变得糊涂,所以要通过学习和自省来明辨是非。
诗中用大白话告诉我们几个道理: 1. 人性本善但要修炼:就像一块玉需要雕琢,人天生的善心会被欲望蒙尘,必须通过学习擦亮眼睛,分清善恶。 2. 知易行难贵在真诚:知道对错很容易,真正难的是做到表里如一。就像有些人表面装好人,心里却打小算盘,迟早会露馅。 3. 独处时更要谨慎:没人的时候最能考验人品,真正的君子在黑暗中也会觉得有十双眼睛盯着自己,连最微小的坏事都不敢做。 4. 从内到外的修养:要把内心的真诚外化成行动,就像给新房子挂上"不要欺骗自己"的牌匾,每天看见它提醒自己,像古人用刻在澡盆上的箴言时刻自省。
全诗用"毋自欺"这个主题串起所有道理,就像现代人把座右铭贴在办公桌上一样生动。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修养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夜深人静时自己能问心无愧。
蔡沈
蔡沈(1167—1230)一名蔡沉,南宋学者。字仲默,号九峰,南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蔡元定次子。专意为学,不求仕进,少从朱熹游,后隠居九峰山下,注《尚书》,撰《书集传》,其书融汇众说,注释明晰,为元代以后试士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