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探讨了如何摆脱内心的烦恼和困惑,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首先,诗句“将心除妄妄难除”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试图强行消除内心的杂念和烦恼,反而会让它们更加难以去除。这就像我们越想忘记一件事,它却越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诗人在这里指出,单纯地压抑或对抗内心的不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接着,“即妄明心道转迂”进一步说明,如果我们能在这些烦恼和杂念中看清自己的内心,找到它们的根源,那么解决问题的路径反而会变得更加曲折复杂。这句话提醒我们,面对内心的困惑时,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需要耐心地探索和理解。
然后,“桶底趯穿无忌讳”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水桶的底部被踢穿,水会毫无阻碍地流出去。这里象征着当我们彻底放下对烦恼的执着,不再被它们束缚时,内心就会变得轻松自在,不再有任何顾忌和阻碍。
最后,“等闲一步一芙蕖”描绘了一种从容自在的境界。当我们不再被内心的烦恼所困扰,每一步都能看到美丽的莲花(芙蕖)。莲花在这里象征着纯洁与智慧,意味着在摆脱烦恼后,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面对内心的烦恼,不能强行对抗,而是要学会放下,从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当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时,生活中的每一步都会充满美好与光明。
释宝印
释宝印(一一○九~一一九一),字坦叔,号别峰,俗姓李,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少从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听《华严》、《起信》,既尽其说,弃依密印于中峰。会圆悟归昭觉,留三年。后南游,谒佛性泰、月庵果、草堂清。晚至径山,谒大慧宗杲禅师。大慧南迁,乃西还。后再出峡,住保宁、金山、雪窦。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敕补径山,召对选德殿。光宗绍熙元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谥慈辩。为南岳下十六世,华藏密印安民禅师法嗣。事见《渭南文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