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雄伟的高山——洪山,以及作者登顶后的震撼感受。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通俗的比喻,带我们体验了一场高山探险。
开头两句就像导游介绍:"看!这是东南地区最高最陡的山,传说葛洪仙人曾在这里修炼"。一下子用"壁立"这个形象词让我们感受到山势的险峻,又用仙人故事勾起我们的好奇心。
中间四句是登山途中看到的奇景:炼丹炉挨着云彩(说明山高),泉水像从海底涌出(说明水源神奇);山石上刻着像天书一样的文字(增添神秘感),天然石洞像带着石头屋顶的房子(体现自然奇观)。这些描写把普通石头、泉水都变成了童话世界里的神奇景物。
最后两句是登顶体验:作者特意换上登山鞋爬到最高处,顿时感觉"所有小山都在我脚下当小弟"。这个场景就像我们拍登顶照时,俯瞰众山的征服感,特别能引起现代登山爱好者的共鸣。
全诗妙在:1)用"云头近""海眼通"这样接地气的比喻写高山;2)把仙话传说和实地风景巧妙结合;3)最后两句的俯视视角,让每个登过山的人都能会心一笑。就像现在驴友发朋友圈:"登顶成功,周围都是弟弟山!"古今人类的登山快乐原来如此相通。
韩伯修
韩伯修,字子长,长溪(今福建霞浦)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事见明嘉靖《福宁州志》卷八。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