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竹枝词》用江上船家的生活场景,巧妙道出了爱情中的甜蜜与无奈。
第一首像一幅动态的江上画面:姑娘把自己比作固定的船桅杆,情郎则是随风转动的船篷。桅杆永远心系船篷,但船篷却总是被风吹得东摇西晃。这里用船上常见的东西作比喻,既生动又带着点小心酸——就像恋爱中的人,一个死心塌地,另一个却总是摇摆不定。
第二首转到春天的江面:水位上涨,小船妇人在唱歌。她突然笑着指着自己说,她就像江里的月亮,圆的时候少,缺的时候多。这个比喻太妙了!把人生聚少离多的常态,用最常见的江月来形容,既透着豁达,又藏着说不出的遗憾。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异地恋",见面时少分开时多。
两首诗都用最普通的江上景物——船篷、月亮来说心事,把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和恋爱中的酸甜苦辣都揉在了一起。读起来像听邻家姐姐聊天,既亲切又能让人想到自己的故事。
方文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