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家
山行路自远,孤客魂易迷。
暮鸟各归去,啾啾向我啼。
暝色冒四野,小径多蒺藜。
俯见林麓下,镫火临涧蹊。
举策一叩门,四壁风凄凄。
主人进粗饭,努力疗渴饥。
来时经虎穴,宿处连鸡栖。
平生戒垂堂,飘零缘鼓鼙。
客久望人怜,使我颜色低。
中宵万感集,不寐闻霜鸡。
暮鸟各归去,啾啾向我啼。
暝色冒四野,小径多蒺藜。
俯见林麓下,镫火临涧蹊。
举策一叩门,四壁风凄凄。
主人进粗饭,努力疗渴饥。
来时经虎穴,宿处连鸡栖。
平生戒垂堂,飘零缘鼓鼙。
客久望人怜,使我颜色低。
中宵万感集,不寐闻霜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旅人夜宿山村的经历,通过质朴的语言传递出漂泊中的疲惫与温暖。
开篇用"路远魂迷"四字就勾勒出旅人的孤独——赶了一整天山路,精神恍惚得连方向都分不清。傍晚的鸟鸣声本该热闹,但"啾啾向我啼"却让人更觉孤单,仿佛鸟儿也在嘲笑他的狼狈。
接着诗人用"蒺藜小径"和"昏暗暮色"营造出危险氛围,这时突然出现的灯火就像救命稻草。这里有个动人的细节:主人端来的虽是粗茶淡饭,但"努力疗渴饥"的"努力"二字,让人感受到山里人倾其所有的真诚款待。
后半段通过三个对比展现人生况味:睡在鸡窝旁的窘迫vs曾经躲避危险的谨慎,长期漂泊的卑微vs此刻被收留的感动。特别是"望人怜"三字,道尽长期寄人篱下者的心酸——就像现代社会里,长期借住朋友家的人总会小心翼翼。
结尾的"万感集"最为精妙:躺在简陋的床铺上,听着凌晨的鸡鸣,所有委屈、感激、思乡的情绪一起涌来。这种复杂感受,就像现代人出差住廉价旅馆时,突然接到家人问候电话的瞬间。全诗最动人的,正是这种在困顿中被平凡温暖击中的真实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