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邬使君邀登广视堂后山玩月同舒少参管都阃
佳节秋临半,英寮夜卜欢。
官堂登石壁,客席挂林端。
皓月依人至,中天任意看。
岂期法署窈,坐揽众山宽。
江汉浮杯杓,轩裳集凤鸾。
三星盏底出,万井膝边攒。
香递淮山桂,情倾楚泽兰。
醉题鹦鹉赋,倒著鹖鸡冠。
爽气占元化,清辉接广寒。
露团光几案,叶落间盘餐。
北海尊犹满,南楼兴未阑。
那能羁世网,耐可弃微官。
佳赏应难继,令人忆考槃。
官堂登石壁,客席挂林端。
皓月依人至,中天任意看。
岂期法署窈,坐揽众山宽。
江汉浮杯杓,轩裳集凤鸾。
三星盏底出,万井膝边攒。
香递淮山桂,情倾楚泽兰。
醉题鹦鹉赋,倒著鹖鸡冠。
爽气占元化,清辉接广寒。
露团光几案,叶落间盘餐。
北海尊犹满,南楼兴未阑。
那能羁世网,耐可弃微官。
佳赏应难继,令人忆考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官员在中秋夜登山赏月的雅致场景,充满自由洒脱的文人情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节日氛围:开篇点明中秋时节,官员们趁夜色相约寻欢,摆脱了衙门公务的束缚,展现节日特有的轻松感。
2. 独特视角:诗人用"登石壁""挂林端"这样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跟着他们爬到山顶,坐在树梢般的高处赏月。这种超凡视角暗示着暂时脱离世俗的愉悦。
3. 月光魔力:诗中皓月似乎主动亲近人类("依人至"),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观赏("任意看")。月光下,酒杯映出星光,万家灯火尽收眼底,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4. 纵情时刻:官员们放下身份束缚,像文人雅士般饮酒作赋("醉题鹦鹉赋"),甚至醉到帽子都戴反了("倒著鹖鸡冠"),展现难得的真性情。
5. 矛盾心理:在尽情欢乐时,诗人突然感慨"那能羁世网,耐可弃微官",流露出对官场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但又不得不回到现实。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通过一场中秋夜游,展现了古代文人在规矩森严的官场中,依然保留着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那些月光、酒杯、落叶的细节描写,让今天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个夜晚的清风明月与快意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