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省斋

哲人尚休官,取志不在岁。
贤达恃少年,轻心拨名势。
神仙与酒色,皆足供蝉蜕。
在已本欢娱,富贵应难累。
婆娑彼颓老,匪止妻孥计。
栖栖守腐鼠,自信无馀技。
嗟我岂其然,今也迹相类。
同事有何郎,英怀托深契。
三十拜侍中,向人发长喟。
拂袖归去来,故园有松桂。
世网敢自由,乡心偶然遂。
樗散却见留,送之以流涕。
我昔少壮时,声华振侪辈。
讲舍鸡笼巅,宾朋屡高会。
总角能清谈,君家好兄弟。
缓带天地宽,健笔江山丽。
凭阑见湓口,传烽响笳吹。
海宇方纷纭,虚名束心意。
夜半话挂冠,明日扁舟系。
问余当时年,三十甫过二。
采药寻名山,筋力正强济。
濯足沧浪流,白云养身世。
长放万里心,拔脚风尘际。
昔为云中鹄,翩翻九皋唳。
今为辕下驹,局促长楸辔。
楩楠蟠枯根,天阴虫蚁萃。
纵抱凌霄姿,萧条斧斤畏。
时命苟弗谐,贫贱安可冀。
过尽九折艰,咫尺俄失坠。
凄凉游子装,诀绝衰亲泪。
关山车马烦,雨雪衣裘敝。
长安十二衢,画戟朱扉卫。
冠盖起鸡鸣,蹀躞名豪骑。
通籍平生交,于今悉凋替。
磬折当途前,问语不敢对。
衰白齿坐愁,逡巡与之避。
禁掖无立谈,独行心且悸。
邂逅君登朝,读书入中秘。
父子被诏除,一堂共昆季。
呼儿争出拜,索果牵衣戏。
回首十六年,踪迹犹堪记。
荏苒曾几何,万事经兴废。
停觞重剪烛,相对加嘘唏。
我行感衰疾,腰脚增疲曳。
可怜扶杖走,尚逐名贤队。
薄禄贪负閒,忧责仍不细。
扈从游甘泉,淅淅惊沙厉。
藉草贫无毡,仆夫枕以块。
霜风帽带斜,头寒缩如猬。
入门问妻孥,呻吟在床被。
幼女掩面啼,灯青照残穗。
白杨何萧萧,冲泥送归槥。
尔死顾得还,我留复谁为。
旁有亲识人,通都走声利。
厚意解羁愁,盛言推名位。
不悟听者心,怛若芒在背。
忽接山中书,又责以宜退。
卿言诚复佳,我命有所制。
总未涉世深,止知乞身易。
闷即君过存,高谈豁蒙蔽。
苦乐来无方,穷达总一致。
同是集蓼虫,以此识其味。
人生厌束缚,摆落须才气。
君初丞相家,祖德簪缨继。
吐纳既风流,姿容更瑰异。
披史妙纵横,论诗富裁制。
激昂承明廷,面折公卿议。
文士寡先容,疏通得交臂。
驺哄访当关,休沐杉斋闭。
良工铸干将,出匣蛟龙忌。
趋驾度太行,踌蹰弃骐骥。
矫矫朗陵公,竟下考功第。
老夫迫枯朽,抱膝端居睡。
虽称茂陵病,终乏鸱夷智。
逊子十倍才,焉能一官弃。
早贵生道心,中年负名义。
蹉跎甘皓首,此则予所愧。
君今谢尘鞅,轻装去如驶。
双桨石头城,木落征骖憩。
过我儒林馆,寒鸦噪平地。
函丈无复存,依旧晴岚翠。
明年春水满,客兴烟波趣。
莺啼笠泽船,花发龙沙醉。
高堂剖符竹,尽室千山内。
郡阁绕鸣滩,日晡散人吏。
无书悼迁斥,有梦伤迢递。
岭雁时独飞,楚天树如荠。
双眼渺荒江,片帆忽而至。
家人远棹立,爱子趋庭慰。
谁云谪宦愁,老觉君恩最。
共上郁孤台,侧身望燕魏。
惆怅念故人,沉吟不能置。
三载客他乡,一朝遽分袂。
劳生任潦倒,失志同飘寄。
少壮今逍遥,老大偏濡滞。
举世纵相识,出门竟谁诣。
太息行路难,殷勤进规诲。
后会良可希,尺书到犹未。
相去各一方,天涯隔憔悴。
开箧视此诗,恍恍不能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给好友何省斋的送别之作,通过对比两人的人生轨迹,抒发了对官场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人生选择的对比(开头到"乡心偶然遂")
- 诗人用"哲人"和"贤达"两种人生态度开篇:智者不在乎做官长短,潇洒的人年轻时就看淡名利。而普通人("婆娑彼颓老")为养家糊口,像守着发霉粮食的老鼠般苟且。这里用"腐鼠"比喻庸碌的官职,形象生动。

2. 回忆青春豪情("我昔少壮时"到"拔脚风尘际")
- 回忆三十岁出头就辞官("挂冠")的潇洒:曾在鸡笼山讲学聚会,与何家兄弟清谈,像云中白鹤般自由。这段用"健笔江山丽""濯足沧浪流"等画面感强的描写,展现曾经的意气风发。

3. 现实困境的苦闷("今为辕下驹"到"逡巡与之避")
- 转折写现状:如今像被拴住的马("辕下驹"),像被虫蛀的楠木,空有才华却畏惧官场"斧斤"(暗指打压)。描写具体场景:冒雪奔波、同僚凋零、在权贵面前不敢说话,连牙齿都因发愁而变白,反映知识分子的窘迫。

4. 对友人的嘱托("邂逅君登朝"到结尾)
- 对比何省斋全家受重用的风光,劝他趁早抽身。最后以送别场景作结:想象友人明年春泛舟赏花,而自己仍困守官场。"双眼渺荒江,片帆忽而至"的虚实结合写法,格外动人。

全诗核心矛盾是"自由向往"与"现实束缚"的对抗。艺术上有三大亮点:
1. 比喻鲜活:用"腐鼠""辕下驹""虫蛀楠木"等意象,把抽象困境具象化
2. 时空跳跃:过去与现在穿插,京城与故乡切换,增强命运无常感
3. 细节传情:幼女掩面啼哭、霜风里缩脖子等生活细节,让感慨更真实

诗人最终传达的是:在功名与自由的抉择中,真正的智慧是认清自己内心所求。这种对生命自主性的思考,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