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潭晚泛(癸亥)

溪南溪北遍桑麻,极目芳塍稻未花。
野渡人归樵担满,岩阿客散鸟声哗。
苍茫云树崖前寺,杳霭烟村竹里家。
共对雨馀好风景,澄潭如镜泛轻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然的乡村傍晚泛舟图景,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1. 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
前两句像镜头一样扫过小溪两岸:南北都种满了桑麻(经济作物),放眼望去稻田里的秧苗还没抽穗("稻未花"),但已经能感受到即将丰收的希望。庄稼和自然融为一体,充满生机。

2. 热闹褪去的乡野日常
三四句写人活动:野渡口樵夫挑着满满的柴担回家,山岩边的游客散去后,只剩鸟儿叽叽喳喳的声音。通过"人归"和"客散"的对比,突出了傍晚时分热闹退场、自然接管舞台的转变。

3. 朦胧诗意的远眺视角
五六句把视线拉远: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寺庙藏在树林崖壁前,炊烟袅袅的村庄被竹林半掩着。这里用"苍茫""杳霭"等词营造出中国水墨画般的朦胧美感,寺庙和竹村的位置描写很有空间层次感。

4. 雨后泛舟的惬意时刻
最后两句点题:雨后空气清新,大家共同欣赏这美景,在镜子般的潭水上轻轻划着小船("轻槎"就是小舟)。"澄潭如镜"的比喻既写实又传神,让人仿佛看到平静水面倒映着天光云影。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朴素的语言构建出多感官体验:能看到桑麻稻田、云雾竹村,听到鸟鸣人声,感受到雨后湿润的空气和轻舟摇曳的触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田园生活细节的捕捉,自然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满足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