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田
流沙澌澌云漠漠,朝为青田暮为壑。
海外沧桑倏变迁,溪居莫道田家乐。
昨朝来时看绿禾,今日来时看素波。
老农负犁何处去,田在溪中万顷多。
溪边家家学耕作,春刈秋收岁岁过。
农夫最爱千年业,安得天上枯黄河。
溪头未归村犬吠,家中早已到催科。
老农闻之长叹息,欲罢不能行不得。
晚涨三篙流潺潺,仰视苍天无日色。
海外沧桑倏变迁,溪居莫道田家乐。
昨朝来时看绿禾,今日来时看素波。
老农负犁何处去,田在溪中万顷多。
溪边家家学耕作,春刈秋收岁岁过。
农夫最爱千年业,安得天上枯黄河。
溪头未归村犬吠,家中早已到催科。
老农闻之长叹息,欲罢不能行不得。
晚涨三篙流潺潺,仰视苍天无日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无助挣扎的辛酸画面,核心主题是"靠天吃饭的农民面对自然变化的无力感"。
全诗用三个层次展现农民的困境:
1. 自然环境的剧变(前六句)
用"朝为青田暮为壑"这样强烈的对比,展现洪水来得又快又猛。昨天还是绿油油的庄稼地("看绿禾"),今天就变成汪洋("看素波"),连老农的犁都漂在水里找不到了("田在溪中万顷多")。
2. 农民的努力与无奈(中间六句)
虽然年年辛苦耕作("春刈秋收岁岁过"),把种地当作祖传事业("最爱千年业"),但面对自然灾害,他们只能幻想"天上枯黄河"这种不切实际的愿望。更讽刺的是,洪水还没退("溪头未归"),收税的已经上门了("家中早已到催科")。
3. 走投无路的绝望(最后四句)
老农的叹息声里包含着双重痛苦:既不能放弃土地("欲罢不能"),又实在无路可走("行不得")。结尾"仰视苍天无日色"既是写实(洪水天色昏暗),也象征农民看不到任何希望。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 用"村犬吠""催科"等生活细节,让灾难场景更真实
- "枯黄河"的幻想突显农民的绝望心态
- 最后老农仰天无言的画面,比任何抱怨都更有力量
全诗没有直接批判,但通过老农的遭遇,自然引发读者对农民命运的思考。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手法,比直接说教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