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子固画兰

王孙弄笔成墨薮,九畹依然连百亩。
开图墨沈将误拾,扑袖香风不劳嗅。
破缣零落三百年,非藉好事安能传。
寸根无土强生活,郑老后来真可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元代画家赵子固所画的兰花图,通过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画作的传神与珍贵。

首联“王孙弄笔成墨薮,九畹依然连百亩”直接点题:赵子固(王孙代指贵族出身的画家)用笔墨画出一片兰花的海洋,画中的兰花像真实的花田一样茂盛。“九畹”是兰花的典故(屈原用“九畹”形容兰花规模),这里形容画中兰花的气势磅礴。

颔联“开图墨沈将误拾,扑袖香风不劳嗅”用夸张手法表现画作的逼真:打开画卷时,墨色浓重的兰花仿佛能让人误以为是真花,忍不住想捡起来;画中兰花的香气似乎能穿透纸张,不用凑近就能闻到香味。这两句突出了赵子固画技的高超。

颈联“破缣零落三百年,非藉好事安能传”转向感慨:这幅画在残破的绢帛上保存了三百年,如果不是遇到真正懂画、爱画的人(“好事”指热爱艺术的人),可能早就失传了。这里隐含对艺术传承不易的叹息。

尾联“寸根无土强生活,郑老后来真可怜”用双关手法收尾:画中的兰花没有真实的土壤却顽强“活着”,而现实中爱兰的郑思肖(宋末画家,画兰不画土以寄托亡国之痛)晚景凄凉。诗人借此既赞美画中兰花生命力顽强,又暗含对艺术家命运的同情。

全诗通过“以假乱真”的兰花图,既展现了赵子固的艺术造诣,又带出艺术传承的艰辛。诗人用“误拾花瓣”“闻到香气”等生活化比喻,让读者感受到画作的生动,最后用无土兰花与落魄画家的对比,赋予作品更深的人文关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