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乱 其四
此方容迹便,止为过来稀。
一自人争避,溪山客易知。
有心高酒价,无计掩渔扉。
已见东郭叟,全家又别移。
总无高枕地,祗道故园非。
为客贪虾菜,逢人厌鼓鼙。
兵戈千里近,隐遁十年迟。
惟羡无家雁,沧江他自飞。
一自人争避,溪山客易知。
有心高酒价,无计掩渔扉。
已见东郭叟,全家又别移。
总无高枕地,祗道故园非。
为客贪虾菜,逢人厌鼓鼙。
兵戈千里近,隐遁十年迟。
惟羡无家雁,沧江他自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战乱年代四处逃难、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开头说"这个地方还能暂时容身,只因为来的人少",但很快人们都争相逃到这里,连这最后的清净地也被发现了。诗人想借酒消愁,却发现酒价飞涨;想关起门来打渔为生,却连渔网都藏不住。
他遇到同样逃难的东郭老人,对方全家又要搬迁。诗人感叹:天下竟找不到一块能安心睡觉的土地,故乡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逃难路上连虾米野菜都成了奢侈品,听到战鼓声就心烦。战火越来越近,可自己已经逃避了十年,始终找不到安身之处。
最后他羡慕天上无拘无束的大雁,能在江上自由飞翔——这个画面反衬出乱世中普通人连大雁都不如的悲惨处境。全诗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战乱年代百姓流离失所的苦难,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