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菊花为引子,通过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坚守自我的精神追求。
前四句写菊花错过了春天最灿烂的时节,直到深秋才在篱笆边绽放。诗人用"来犹背面"形容菊花初开时低调含蓄的姿态,用"去不回头"暗喻人生中错过的机遇无法挽回,透露出淡淡的遗憾。
中间四句借用两个历史典故:范蠡功成身退泛舟海上,曹植在洛阳写下《洛神赋》。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既向往隐逸生活,又难以割舍文人情怀的矛盾心理。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黄庭"指道家经典《黄庭经》,"香千缕"既指菊花的芬芳,也暗喻精神追求。诗人说自己在菊香中既感到心神荡漾(销魂),又保持着清醒的自我(自持),生动展现了在世俗与超脱之间保持平衡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将菊花意象与人生感悟巧妙结合,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又展现了文人坚守精神家园的执着,读来余韵悠长。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