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从济宁出发时的所见所感,充满宁静悠远的意境。
前两句用生动的比喻写水面和河岸:平静的水面像熨平的丝绸一样光滑,弯曲的河岸像拉开的弓一样有弧度。这两个比喻既形象又新颖,让人一下子就能想象出当时的场景。
中间四句写乘船的感受:坐在船上感觉很平稳,一路上听到八个水闸相继打开的声响。远处济宁城的根基处有洸水和汶水交汇,更远的地方能望见龟山和蒙山的轮廓。这些描写既真实又富有层次感,由近及远地展开画面。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感慨:有多少乘坐官车的使者,会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呢?这里的"大小东"指的是普通百姓。诗人通过对比官场使者的忙碌和百姓的平凡生活,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先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优美的自然景色,最后笔锋一转,点出深刻的社会思考。语言清新自然,写景生动,抒情含蓄,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