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对韩愈(昌黎)人生选择的惋惜。
前六句列举了三组成功案例:
1. 韩信(淮阴)一个举动就决定了刘邦项羽的胜负,萧何(酂侯)张良(留侯)在军营里运筹帷幄就定下大局
2. 王通(河汾)门下培养出房玄龄、杜如晦等杰出将相
3. 贞观之治让唐朝重现三代盛世,仁义之风遍及全国
这些例子都在说:真正的伟业需要把握关键时机、培养栋梁之才、推行仁政。
最后两句转折:可惜韩愈没走这些路,反而把当官当成报恩报仇的工具(暗指他卷入政治斗争)。诗人认为以韩愈的才能,本可以像前面那些人一样成就更大功业,却把才华浪费在个人恩怨上。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历史明镜照出现实遗憾,告诉我们:真正的人才应该着眼天下,而非纠缠私怨。这种古今对比的写法,让批评显得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