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画面,用最简练的文字勾勒出空间与自然的和谐感。
第一句"岸尽吴山出"像电影镜头——船行至岸边尽头,远处吴地的青山逐渐显露轮廓。这里"出"字用得巧妙,仿佛山是主动从地平线后走出来,让静止的风景有了动态的生命力。
第二句"潮平越树低"展现退潮时的静谧:水面平静如镜,越地的树木倒映其中,显得树冠低垂。一个"低"字既写实(倒影下压),又传神(营造出天地相接的辽阔感)。
诗人通过"吴山""越树"的地名对仗,悄悄把历史感融入风景。最精彩的是视角设计:前句是远眺的仰视(山显),后句是近观的俯视(树低),就像用眼睛给读者做了次自然的全景扫描。这种不着一字抒怀,却让山水自己说话的写法,正是中国传统诗歌"意在言外"的魅力所在。
释惟凤
释惟凤,青城(今四川灌县)人(《清波杂志》卷一一)。号持正。九僧之一。有《风雅拾翠图》(《圣宋九僧诗·惟凤》条下),已佚。今录诗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