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郊游的宴会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亭中欢聚的闲适与感慨。
诗的开头,诗人提到宴会的地点“潘园”,位于城郊,环境幽静。主人好客,邀请朋友们相聚,大家坐在亭中,彼此相谈甚欢。接着,诗人描写了宴会的情景:酒在东城外畅饮,马车停在南边的小路上,显得轻松惬意。
随后,诗人将目光投向周围的自然景色。洛水从池中分流而过,远处的林间隐约可见嵩山的轮廓,展现了山水相映的美景。山间的小路被竹子掩映,垂下的杨柳轻轻拂过歌妓的楼阁,增添了几分柔美与诗意。
接下来,诗人写到宴会中的歌舞表演。歌声如彩云般飘散,舞者在春日阳光下翩翩起舞,仿佛时光在此刻停留。这里的“彩云”和“迟日”不仅描绘了宴会的欢乐氛围,也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与珍贵。
最后,诗人感慨道:在这样的地方,与朋友分别后,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兰花的香气依然幽远,但人事已非,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感伤与对友情的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友情的深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