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核心意象是池塘中的浮萍。诗人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了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浮萍的与众不同
开篇用"风標漫与万花殊"点明浮萍的特别——它不像普通花朵那样争艳,而是随波漂浮却保持洁净。"可有尘埃染得渠"用反问强调:连灰尘都沾染不上它,凸显其纯净本质。
2. 人与自然的互动
"把住琼枝相晤晤"生动描写了诗人伸手轻触浮萍的情景。"琼枝"比喻浮萍茎秆如玉般晶莹,"相晤晤"像是老友重逢的亲切感,体现人与自然物我交融的意境。
3. 精神境界的升华
结尾"只疑身在玉堂居"是诗眼:当专注欣赏浮萍时,简陋的池塘仿佛变成了华美的宫殿。这里用空间错觉揭示深刻哲理——只要内心纯净,平凡处也能见高贵,体现了古人"心安茅屋稳"的生活智慧。
全诗妙在将不起眼的浮萍写出仙气,用"尘埃不染"象征人格的高洁,最后升华为一种人生态度:心灵的纯净可以超越物质环境的局限。语言清新如白话,却蕴含宋代理学"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哲学趣味。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