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宛如女子发髻般秀美的山屿,充满神话色彩和朦胧美感。
前两句用湘妃(舜的妃子,传说中化为湘水女神)的传说来比喻山屿的仙气——仿佛湘妃曾在此漫步,若隐若现的山形就像她盘起的乌黑发髻。这里把静态的山写得活灵活现,既神秘又优雅。
后两句转向现实视角:山上的草木像珠宝首饰般年年鲜亮,而行人(包括诗人自己)就像站在镜子外面欣赏这幅美景,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其中。这种"可望不可即"的描写,既突出了山屿的迷人,又暗含人生中许多美好事物只能远观的惆怅。
全诗妙在将山比作女子,既写出山的秀美形态,又通过神话典故和镜花水月的意象,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让普通山水顿时有了灵气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