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何大令如谨原韵凭吊延平郡王

英年决策智如神,报国忠精不顾身。气数朱明嗟已尽,昊天年不假孤臣。

同伸大义策群雄,忠勇居然独眼龙。百折不回匡复志,甘辞印敕海澄公。

楼船南下冀中兴,滚滚长江杀气腾。独惜骄兵错一著,雄师十万败金陵。

腹心旧部忍寒盟,戮力谁扶半壁倾。无限新亭忧国泪,英雄襟上洒纵横。

割据弹丸力未优,伤心难复旧神州。更从绝岛开生面,富国强兵立远谋。

星陨东宁杰士亡,残棋一局著扶桑。空馀十万横磨剑,遗恨还同宋岳王。

未成浴日补天功,瀛岛犹留霸气雄。一缕英魂长不泯,安平海上起悲风。

故址荒凉作牧场,彽徊无限感沧桑。祇今庙貌犹如昨,一树寒梅照夕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用充满敬仰和悲壮的语言,歌颂了明末抗清英雄郑成功(延平郡王)的一生。全诗分为几个层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悲剧命运。

第一部分(前四句):英雄的崛起与无奈 - 开篇直接点出郑成功年少有为,智谋超群,一心报国不顾个人安危。但面对明朝气数已尽的天命,连老天都不肯多给他一点时间("昊天年不假孤臣"),暗示他虽有能力却难挽狂澜的悲情。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战斗与挫折 - 诗中用"独眼龙"(可能指其坚毅如龙)形容郑成功带领义军抗清的勇猛,即使清廷用"海澄公"的爵位利诱,他也坚决拒绝。 - 描写他率水军北伐的壮举("楼船南下"),但最终因战术失误("骄兵错一著")在南京战败,十万大军溃散。这里既有战场的气势("滚滚长江杀气腾"),也有功败垂成的痛惜。 - "腹心旧部忍寒盟"等句暗指部下背叛,导致抗清事业崩塌,诗人用"新亭泪"(典故指亡国之痛)表达对英雄孤立无援的同情。

第三部分(后八句):退守台湾与遗恨 - 郑成功退守台湾("绝岛")后积极建设,诗中肯定他"富国强兵"的远见,但"伤心难复旧神州"点明他始终无法实现收复中原的抱负。 - 英雄去世("星陨东宁")后,抗清事业如同残局,只能寄托给日本("扶桑")。"十万横磨剑"比喻他未使用的军力,与岳飞一样留下壮志未酬的千古遗恨。 - 结尾通过景物渲染悲凉:安平港的悲风、荒凉的旧营地、夕阳下的庙宇和寒梅,用沧桑的画面传递对英雄的追念。

全诗核心: 通过郑成功的一生,诗歌展现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主义。既有金戈铁马的激昂(如长江战役的描写),也有宿命般的悲怆(如"气数已尽"的叹息)。最后用夕阳寒梅的意象,让英雄形象在苍凉中更显崇高。诗中反复强调"忠勇""大义""霸气",说明作者最敬佩的是郑成功在绝境中依然不屈的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