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一作俞桂诗)
西风引袂凉云起,鸳桨扶船浮绿水。
露沁花脂茜粉香,满柄蜂芒刺葱指。
红绡半妥金钏明,堤上玉郎窥唱声。
湘中暮雨欢期失,各自东西空目成。
船荡波心烟漠漠,归路花从唱边落。
绿艳红妖江水深,水底灵均应不觉(同上书册四页二五六○)。
露沁花脂茜粉香,满柄蜂芒刺葱指。
红绡半妥金钏明,堤上玉郎窥唱声。
湘中暮雨欢期失,各自东西空目成。
船荡波心烟漠漠,归路花从唱边落。
绿艳红妖江水深,水底灵均应不觉(同上书册四页二五六○)。
现代解析
这首《采莲曲》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采莲图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和情感暗流,展现了采莲女子的娇美与哀愁。
开篇用"西风""凉云"营造秋意,女子衣袖被风吹起,绿水中鸳鸯造型的船桨划动,画面清新灵动。"露沁花脂"两句最生动——晨露沾湿了荷花(茜粉指荷花的红艳),花香弥漫,但采莲时带刺的荷柄(蜂芒)却刺伤了纤纤玉指,美与痛并存,暗示欢乐中暗藏苦涩。
中间四句转向人物描写:采莲女卷起红袖露出金镯,堤上少年偷听她的歌声。但"暮雨欢期失"突然转折——一场雨打散了相会的期待,两人只能隔空相望。"空目成"三字道尽无奈,像现代人"有缘无分"的怅惘。
结尾最有意境:小船荡入烟波,归途花瓣从歌声中飘落。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江水深处红绿交映的荷花再美,沉眠水底的屈原(灵均)也看不见了。这里用屈原的典故暗喻:再浓烈的情感,终究会随江水消逝,如同那些未说出口的爱意,永远沉没在时光里。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采莲的特写(刺破的手指、晃动的金钏),到男女隔空相望的中景,最后拉远成烟波浩渺的江面。表面写劳动场景,实则用荷花的艳、江水的深、歌声的飘,隐喻青春爱恋的甜蜜与遗憾,读来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