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六日龟藏夜坐有感

厉厉岁于迈,栗栗风向遒。
老骥倦长坡,卧樵如罢牛。
时时一长吁,惭与蝼蚁俦。
高鸿志万里,矰缴非所忧。
胡为苦哀鸣,失类中道休。
壮士今则已,偃仰搔白头。
读书有分限,眼暗志未酬。
转蓬从风起,直上晴空游。
流星下至地,化石空山幽。
升沉亦何常,念此涕泪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志未酬的老年人心境,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人生起伏,读来充满沧桑感。

开头四句用寒冬景象("厉厉岁于迈"指岁月严酷流逝,"栗栗风向遒"写寒风凛冽)比喻人生晚年。老马疲惫地趴在长坡上,樵夫像累坏的老牛,这两个形象生动展现了力不从心的状态。

"时时一长吁"六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叹息自己像蝼蚁般渺小,羡慕高飞的大雁("高鸿")能无视猎箭("矰缴")威胁,却困惑为何大雁也会哀鸣坠落。这里用"失类"(离群)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孤独。

"壮士今则已"六句直抒胸臆:曾经的壮士如今只能躺着挠白头,眼睛昏花看不清书,抱负却未能实现。"转蓬"(飘飞的蓬草)和"流星"两个比喻很精彩,前者写人生如草芥随风飘荡,后者写曾经的辉煌如流星坠地化为山间不起眼的石头。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人生起落无常,想到这些不禁流泪。全诗通过寒冬、老马、离群雁、转蓬、流星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英雄迟暮的悲凉,对普通人来说,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很容易引起共鸣。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