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山前步入草庵

山外多兰若,无从避俗喧。谁知翠微里,别有桃花源。

细石丛峰径,长松隐寺垣。绿阴秋意好,吾欲卧云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幽静山间小庵,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山外多兰若,无从避俗喧"说山外有很多寺庙,但都避不开世俗的喧嚣。这里用"兰若"(寺庙)和"俗喧"形成对比,暗示真正的宁静难寻。

中间四句突然转折:谁能想到在这青翠的山中,竟藏着个桃花源般的地方。细碎的石子铺成山间小路,高大的松树遮掩着寺院围墙。诗人用"翠微"、"桃花源"这些意象,把读者带入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最后两句"绿阴秋意好,吾欲卧云根"是点睛之笔:绿树成荫的秋日如此美好,诗人想直接躺在山石上(云根指山石),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个"卧"字特别生动,把那种闲适自在的心境完全展现出来了。

全诗最妙的是层层递进的结构:先说山外寺庙避不开喧嚣,然后笔锋一转说山里别有洞天,最后表达要在此长留的愿望。语言清新自然,就像在跟读者聊天一样,把发现世外桃源的惊喜和想要归隐的心情娓娓道来。读着读着,仿佛我们也跟着诗人走进了那片绿荫,感受到了山间的清凉与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