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冒雨游黄山的奇幻经历,充满野趣和超脱世俗的意境。
前两句写冒雨进山的罕见体验——雨中的黄山别有一番风味,连歇脚的地方都找不到寺庙和僧人,暗示这是一次远离尘嚣的旅程。"羡未曾"三字透露出对这种新鲜体验的兴奋。
中间四句用夸张的比喻展现黄山险峻:走在山路上就像被白色云浪包围的千叶莲花,攀爬时抓着藤蔓仿佛要登上青天。接着用"龙吼"形容捣药声,"猿调"比喻煮茶声,将山中声响写得活灵活现,孤灯与猿声的搭配更添山野情趣。
最后两句最妙:和友人直接用脚丈量山峰高度,踏着云霞都忘了爬了多少层。这种"以脚测山"的豪迈举动,配合"踏云光"的奇幻画面,把登山快意写得潇洒不羁,展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畅快。
全诗把一次普通登山写得像神仙游记,通过云浪、龙吼、踏云等意象,把黄山雨景的朦胧、山路的险峻、夜宿的野趣层层展现,最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相融的极致体验上,读来令人神往。
汤宾尹
(1568—?)明宁国府宣城人,字嘉宾,号霍林。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编修。为攻击东林党人的“宣昆党”之首。三十八年,以詹事府庶子充会试同考官,次年进国子监祭酒。以会试舞弊被劾。被吏部尚书孙丕扬置察典,褫官归。有《易经翼注》、《睡庵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