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高远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八个不同角度的描写(每句开头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材质代表),展现了一幅壮阔又富有哲理的山景画卷。
前两句写登山过程:穿着春袍登上金鳌峰顶,踩着石头台阶像爬云梯一样辛苦。这里用"春袍"暗示登山时节,"云梯"形容山势陡峭。
中间四句用四种事物比喻不同角度的感悟:
- 听到山风像古琴声,让人联想到上古贤君舜的时代("虞"指舜)
- 看到竹林小路,想起晋代隐士陶渊明"三径就荒"的典故
- 从高处看大海显得渺小,就像葫芦(匏)俯视一样
- 泥土堆积的力量最终成就了泰山华山的巍峨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
- 像豹子般渴望接近天空(革豹指豹皮,象征勇猛)
- 闻到桂花香时,才发现已经历过许多春秋(木樨即桂花,暗指时光流逝)
全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结合,表达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以及时光易逝、功业难成的感慨。最精彩的是把登山过程比作人生攀登——需要一步步努力(石磴云梯),过程中会听到历史的回响(丝竹之音),最终达到俯瞰众生的境界,却也会感叹岁月匆匆(桂花已开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