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

鬻熊庙鬼啾啾泣,嗣王大醉无醒日。
秦虎岂无攘袂来,楚姬犹绾纤腰立。
纤腰竞借君王顾,小子为欢老夫怖。
灵宝何堪坐授人,不闻鬼恫见天怒。
天怒无如君梦梦,独醒那能偕醉众。
醒醉都难不复支,聊借江鱼收顶踵。
不散精灵哭到今,楚俗无知抛角粽。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屈原投江的故事为背景,用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楚国灭亡的悲剧和屈原的孤独坚守。

开头描写鬻熊庙(楚国宗庙)鬼魂哭泣,暗示楚国已经衰败。楚王整天醉生梦死,而强秦虎视眈眈准备入侵。"楚姬犹绾纤腰立"一句,讽刺楚国贵族还在醉心享乐,用细腰取悦君王。

中间部分直接批评楚王昏庸,把国家宝物(灵宝)轻易送给敌人(指割地求和),连鬼神都愤怒了。但楚王依然沉迷美梦,屈原独自清醒却无法唤醒众人。这里"醒醉"的对比很强烈——清醒的人被醉鬼包围,这种孤独感让人窒息。

最后写屈原走投无路投江,他的灵魂至今仍在江中哭泣。而当地百姓抛粽子祭奠的习俗,在诗人看来是"无知"的——因为人们只记住了仪式,却忘记了屈原以死抗争的精神实质。

全诗最震撼的是两种力量的对抗:一边是集体堕落(醉众)、亡国危机(秦虎),另一边是孤独的清醒者(独醒)。诗人用"纤腰"的香艳、"鬼哭"的凄厉、"天怒"的激烈这些鲜明意象,把历史悲剧写得极具冲击力。最后指出纪念活动流于形式,更是发人深省——真正的纪念应该是铭记精神,而不只是重复仪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