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洪教菊

陶令遗世情,尚余爱菊念。
菊亦有可爱,爱之苦不厌。
我观傲霜枝,真金赴烈焰。
道韵轻园绮,孤标敌针奄。
配以靖节名,万古不为忝。
况兹中央色,独许此君占。
凝然端正姿,不受红紫艳。
草木吾味同,世情那得染。
璀璨归来辞,斯言了无玷。
偶亦爱此花,秋来朝幕餍。
富贵两浮云,天地一旅店。
是中论饥饱,本自无赢欠。
便拟学渊明,奈此才不赡。
菊资三径荒,酒须十分滟。
待读悠然句,乃无雍彻僭。
但论广文诗,瘧愈不须泛。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菊花为主题,通过赞美菊花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菊花傲霜独立、不随流俗的精神。

首先,诗歌开篇提到陶渊明(陶令)爱菊的典故,说明菊花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作者认为菊花可爱之处在于它不畏风霜,就像真金不怕火炼一样,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格。

接下来,诗人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园中的其他花卉相比,突出菊花的高洁。菊花不追求艳丽的外表,而是以端庄的姿态独立于秋风中,象征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然后,诗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归隐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富贵如浮云,人生短暂,就像住旅店一样,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他渴望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饮酒赏菊,但自叹才华不足,无法完全效仿。

最后,诗人提到“广文诗”,可能是指杜甫的诗句,暗示通过诗歌可以治愈心灵的疲惫。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展现了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怀。

林之奇

(1112—1176)宋福州侯官人,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山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累官校书郎。时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之说,之奇言此书为邪说。后由宗正丞提举闽舶,奉祠家居。吕祖谦曾从之学。卒谥文昭。有《尚书集解》、《拙斋集》、《观澜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