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炭于冯孔武再用前韵

君不见元光河决愁从臣,天子有诏皆负薪。
当时实炭知几畚,下与鱼鳖争生人。
孰知木黔善制水,火出木尽全其真。
一朝入火纵粉骨,曲身得煖龙蛇伸。
成亏等作万世计,肯与胡僧推劫尘。
我欲诙谐与作传,上继毛颖追获麟。
日烧昆崙十挺指,惜哉黔也非吾亲。
穷朝破灶郁烟烬,青唇黑腕羞比邻。
谁能舆致送煖热,坐使有脚歌阳春。
将军羔酒空作梦,十年未有今年贫。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向朋友冯孔武借炭取暖的幽默故事,背后却藏着深刻的人生感慨。

开篇用历史典故做引子:汉武帝时黄河决堤,皇帝命令大臣们背柴治水。诗人调侃说,当时要是知道用炭治水(炭能吸潮),哪需要和鱼鳖抢地盘救人呢?这里暗指解决问题要找对方法。

接着用拟人手法写炭的"人生哲学":木头烧成炭后(木黔),看似被毁,实则获得新生。就像炭虽然最终要烧成灰,但燃烧时能温暖他人,像龙蛇舒展身体般自在。诗人认为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大用"的精神,比佛教讲的轮回转世更有价值。

然后转入现实窘境:诗人想给炭写传记(模仿韩愈《毛颖传》),但手头连取暖的炭都没有。看着邻居家炊烟袅袅,自己却只能守着冷灶饿肚子,连"青唇黑腕"(冻得发青的手)都不好意思见人。

最后发出感慨:谁能雪中送炭?让春天般的温暖有脚走来?对比将军们喝着羊羔美酒的奢靡,诗人自嘲十年贫寒,今年最甚。全诗在幽默自嘲中,道尽了文人清贫的辛酸和世态炎凉。

敖陶孙

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东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学,曾写诗送朱熹,又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官至温陵通判。宝庆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