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临寂偈》用简单自然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心境。
前四句描写临终时的超然感受:诗人说自己本就没有真正的归宿(暗指肉身只是暂居之所),云端虽有一条路(象征通往彼岸的道路),但常人难以知晓。溪水映着月光,西山月色渐渐暗淡(暗示生命将尽),这正是从尘世梦境中醒来的时刻。
后四句用两组对比意象:现实中的居室布满虚幻的罗网(象征世俗牵绊),而梦中却出现七宝莲池(象征极乐净土)。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当稳稳踏上西归之路(指死亡)时,内心已没有任何犹豫和恐惧。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生死命题,转化为"溪光""西山月""莲池"等可感的自然画面,用"罗网"比喻世俗束缚,用"西归路"暗喻死亡归宿。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看破红尘后的平静,就像月光下的溪水般清澈坦然,传递出对生命终点的诗意接纳。
释若愚
释若愚(一○五五~一一二六),俗姓马,字谷老,海盐(一作德清,今同属浙江)人。从辨才净法师学,苏轼曾称许其诗。久居龙井,三十年中多与诗人交往。钦宗靖康元年卒,年七十二。有《馀尘集》,已佚。事见《吴兴诗存》二集卷一四,《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二有传。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