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篇(并序)
道旁鬼镞飞神丛,狂客贼我人中龙。
有儿十七心胆雄,意气奄有江之东。
脐然未熄炎精委,四海英雄为时起。
十年血战不成功,破面安能作天子。
盘盘门外野水滨,可怜高冢埋麒麟。
髑髅饮恨尚不朽,死骨肯作曹瞒臣。
墓旁春草年年碧,黄金握臂人耕出。
姓名幸尔人不知,却怪中平一方石。
君不见吴王帐下越王舞,汉王成功楚王虏。
英雄千载欲何为,尽作北邙山下土。
又不见秦王治葬骊山宫,玉凫金雁俱成空。
武皇求仙东海上,茂陵石马嘶秋风。
与君下马高陵路,落日高城忽如堵。
阖闾坏冢在城边,何须重叹孙王墓。
有儿十七心胆雄,意气奄有江之东。
脐然未熄炎精委,四海英雄为时起。
十年血战不成功,破面安能作天子。
盘盘门外野水滨,可怜高冢埋麒麟。
髑髅饮恨尚不朽,死骨肯作曹瞒臣。
墓旁春草年年碧,黄金握臂人耕出。
姓名幸尔人不知,却怪中平一方石。
君不见吴王帐下越王舞,汉王成功楚王虏。
英雄千载欲何为,尽作北邙山下土。
又不见秦王治葬骊山宫,玉凫金雁俱成空。
武皇求仙东海上,茂陵石马嘶秋风。
与君下马高陵路,落日高城忽如堵。
阖闾坏冢在城边,何须重叹孙王墓。
现代解析
这首《高陵篇》通过描写历史英雄的荒冢遗迹,表达了"再伟大的功业终将化为尘土"的深刻哲理。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开头到"死骨肯作曹瞒臣")用惊心动魄的战场画面开场。诗人看到路边荒坟中露出锈箭,联想到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人中龙),他们带着十七岁少年的热血起兵,想争夺天下,但十年血战后终究失败。最讽刺的是,这些生前不肯向曹操(曹瞒)低头的好汉,死后尸骨却混作一堆。
第二段("墓旁春草年年碧"到"茂陵石马嘶秋风")转入对历史轮回的思考。春草年复一年生长,农民耕地时还能翻出陪葬的黄金。诗人列举了吴王、越王、汉王、楚王等对立双方,最终都变成北邙山的坟土;又提到秦始皇(秦王)豪华的骊山陵墓、汉武帝(武皇)求仙的执念,如今只剩石马在秋风中嘶鸣。
第三段(最后六句)回到现实场景。诗人与友人下马走在高陵路上,落日将古城墙照得如同屏障。看到春秋吴王阖闾的废冢就在城边,突然醒悟:连这样显赫的人物都湮灭了,何必再为孙权的墓叹息呢?
全诗最震撼的是将"英雄梦"和"荒冢现实"的强烈对比:当年争夺天下的热血、不肯屈服的傲骨,最终都敌不过时间。那些陪葬的黄金被农夫挖出,精心雕刻的玉雁金凫化为尘土,就连墓主姓名都无人记得。诗人用"春草年年碧"反衬人事短暂,用"石马嘶秋风"象征功业成空,最后用阖闾墓的荒凉作结,传递出超脱历史兴衰的豁达。
张绅
张绅,曾官广南东路提刑(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一三)。